close
在這片土地生活了幾十年
總覺得對從南北的各處景點既熟悉又陌生
鵝鑾鼻燈塔也不例外
上次來訪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燈塔位於鵝鑾鼻公園裡
一進入園區即可看見一大片的草皮..真舒服~~
公園裡遊客不少,但都是操著特殊的口音,一看就知道是大陸客,台灣旅客反而非常希少
開放大陸團觀光後,台灣各知名景點都是如此景像
不知道該怎麼說......就是儘量不去會有大陸團的景點,因為絶對是人山人海玩興盡失
鵝鑾鼻塔燈始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
由於當時燈塔位於原住民地盤為了維護燈塔安全不僅派兵駐守還有許多特殊設計
如堡壘式建築設計,外牆上每隔3.5公尺即有一個槍眼
不僅如此圍牆外還有深達一米八的壕溝
上面這張照片取材自網友部落格,清楚的拍出維護燈塔安全的壕溝
原來是有這些防衛安全上的設計
要進入燈塔區域前心裡還在想怎麼會有一座橋在這~~
不過鵝鑾鼻塔燈的命運似乎不太好,先後經歷了兩次的破壞
第一次為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清軍在離台前將其炸毀
第二次為二次大戰期間,台灣為日軍南進的重要基地,而鵝鑾鼻地理位置特殊因而遭盟軍炸毀
而現在看到的燈塔實為光復後依原樣重新修復的
塔高21.4公尺,,照射距離達27.2浬
是目前台灣光力最強的燈塔,被稱為『東亞之光』
全站熱搜